宫墙深锁的味觉密码!御膳房让帝王上瘾的传奇名菜大揭秘
在古代宫廷那重重深锁的红墙之内,御膳房宛如一座神秘莫测的美食殿堂,珍藏着数之不尽、令人垂涎欲滴的传奇佳肴。这里汇聚了天下最顶尖的厨艺高手,他们倾其一生,钻研厨艺,只为迎合帝王那极为挑剔的味蕾。御膳房的拿手好菜,不单单是味觉上的极致享受,更深深蕴含着深厚悠远的宫廷文化与波澜壮阔的历史底蕴。每一道菜背后,都藏着一段段令人忍俊不禁或拍案称奇的宫廷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佳肴与故事交织的神秘面纱!
乾隆爷的心头好 —— 佛跳墙
谈及御膳房名菜,“佛跳墙” 必定名列前茅。这道菜原名为 “福寿全”,相传在清道光年间便已问世,后来传入宫廷,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其食材堪称奢华无比,鲍鱼、海参、鱼翅、鱼唇、干贝、鹿筋、鸽蛋、花菇等数十种珍贵的山珍海味汇聚一堂。制作工艺更是繁杂精细,先将各种食材分别精心烹制,再一同放入绍兴酒坛之中,用荷叶严密封住坛口,以文火慢慢煨制十几个小时。
展开剩余86%慈禧太后的精致小食 —— 豌豆黄
慈禧太后对美食的讲究程度众人皆知,而豌豆黄便是她极为偏爱的一款宫廷点心。这道看似普普通通的小吃,在御膳房厨师们的妙手下,被雕琢得精美绝伦。精选颗粒饱满圆润的白豌豆,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仔细地去皮、耐心地煮烂、精心地磨碎,再炒制成为糊状,最后冷凝成型并切成小块。
宫廷宴席的硬菜担当 —— 扒大乌参
海参作为珍贵的食材,在御膳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扒大乌参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御膳房制作扒大乌参,选用体大肉厚的优质乌参,先将其泡发处理,去除腥味。烹饪时,用鸡汤、火腿、干贝等食材吊出浓郁鲜香的高汤,将乌参放入高汤之中煨煮入味,再采用勾芡收汁的方式,让浓稠的汤汁紧紧包裹住乌参。
同治帝的至爱 —— 黄焖鱼翅
黄焖鱼翅源自清朝同治年间,由翰林院官员谭宗浚家传而来。谭家的厨子将吕宋岛的上等鱼翅,与经过 12 个小时慢火精心炖煮出来的鸡汤一同烹制,其味道令同治皇帝大为赞赏。
相传同治皇帝第一次品尝黄焖鱼翅时,正值身体抱恙,食欲不振。但这道菜一入口,他便胃口大开,连续食用多日,精神也逐渐好转。同治认为此菜不仅美味,还颇具 “药效”,于是下旨将这道菜引入宫廷,成为御膳房的拿手好菜之一。制作时,鱼翅需经过泡发、去沙等多道繁琐工序,而后与鸡汤、火腿、干贝等食材一同焖制,成品色泽金黄诱人,入口软糯滑润,汤汁浓郁醇厚却毫无油腻之感,尽显皇家菜肴的高贵与精致。
雍正的养生佳肴 —— 雍亲王府烧鹿筋
雍正皇帝在尚未登基之时,就对这道烧鹿筋情有独钟。他认为鹿筋具有壮筋骨、补体力的功效,十分适合自己。当时的厨子们将梅花鹿筋与山鸡一同炖煮,再搭配上白菜和野生枸杞等食材。
还是雍亲王时,某次他外出狩猎,归来后疲惫不堪。厨子赶忙呈上烧鹿筋,雍正食用后大感精力恢复,对这道菜更是喜爱有加。登基后,他命御厨对这道菜进行改良,使其成为宫廷中的一道名菜。制作时,鹿筋需提前泡发至柔软,然后与山鸡、配料一同放入砂锅中,用小火慢炖数小时,直至鹿筋软糯入味,汤汁浓稠鲜香,每一口都饱含着浓郁的肉香和药材的清香。
宫廷中的金贵珍馐 —— 爆炒凤舌
在古代,爆炒凤舌是一道极其金贵的菜肴,只有皇帝和皇后才有资格享用。这里的凤舌,指的是禾花雀的舌头,禾花雀数量稀少,素有 “天上人参” 的美誉。
光绪年间,一次皇后生辰宴上,御膳房精心准备了爆炒凤舌。然而,在烹饪过程中,一名小宫女不小心打翻了装鸟舌的盘子,鸟舌散落一地。眼看宴席时间临近,御厨们急中生智,迅速用备用的鸽子舌头替代,才得以顺利上菜。皇后品尝后并未察觉异样,还对这道菜的鲜美赞不绝口。如今,禾花雀已濒临灭绝,市面上的爆炒凤舌大多用鸽子舌头制作,而这段小插曲也成了宫廷美食史上的趣谈。
创意十足的宫廷佳肴 —— 荷包里脊
清朝时期,官员们常常佩戴着金黄色的锦缎荷包,荷包上绣着精美绝伦的花鸟图案。一位心思巧妙的御厨受到启发,用猪里脊肉、香菇、玉兰片和蛋皮等食材,制作出了一道形状酷似荷包的菜肴。
这道菜推出后,在宫廷中引起轰动。某次,一位大臣在宴席上见到荷包里脊,误以为是装饰品,差点闹了笑话。当他得知这竟是一道美味菜肴时,惊叹不已。制作荷包里脊时,先将猪里脊肉剁成肉末,加入香菇丁、玉兰片丁、葱姜末等调料制成馅料,再用蛋皮包成荷包形状,油炸至金黄。其不仅造型独特新颖,而且口感外酥里嫩,味道鲜香可口,充分展现了御厨们的奇思妙想和精湛厨艺。
慈禧寿宴的惊艳之作 —— 百鸟朝凤
这道菜有着非凡的来历,是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登上餐桌的。据说在慈禧寿宴前夕,大报恩寺附近突然出现了许多珍禽异兽,它们在天空中盘旋飞翔,百鸟齐鸣,场面热闹非凡。光绪皇帝听闻此事后,便让御厨以此为灵感,制作了这道 “百鸟朝凤”。
为了制作这道菜,御膳房的厨师们可谓煞费苦心。他们用不同的食材雕刻出各种小鸟形状,还特意从江南找来技艺高超的面点师傅,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凤凰造型。当这道菜端上寿宴时,慈禧太后喜笑颜开,重重赏赐了参与制作的厨师们。这道菜后来流传到京城、苏州和广东等地,成为备受赞誉的经典菜肴。
康熙偶然命名的美味 —— 鸡里蹦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保定白洋淀行宫时,当地厨师用家养的小鸡和白洋淀的新鲜虾仁炒制了一道菜。康熙皇帝品尝后,觉得味道格外鲜美,便询问这道菜的名字。厨师由于紧张,突然想到炒菜时虾仁在锅里蹦跳的样子,便灵机一动回答道:“鸡里蹦”。
康熙皇帝听后,哈哈大笑,对这个名字十分满意。此后,每次来到白洋淀,他都要点这道菜。这道菜也因皇帝的喜爱,逐渐流传开来。制作时,将鸡肉切成小块腌制入味,虾仁洗净抓匀,先炒鸡肉,再炒虾仁,最后一同翻炒调味,鸡肉鲜嫩,虾仁爽滑,两种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口感丰富。
慈禧钟情的桂花美食 —— 桂花鱼翅
慈禧太后对桂花极为喜爱,在颐和园中种植了大量的桂花树。直隶总督荣禄为了讨好慈禧太后,特意让厨师制作了这道桂花鱼翅。
在中秋节的宴席上,这道菜一经上桌,便赢得了众人的一致称赞。后来慈禧太后前往保定的时候,再次品尝到这道菜,同样赞不绝口。御膳房制作桂花鱼翅时,先泡发鱼翅,用高汤煨制,再用鸡蛋和面粉制作成桂花形状的蛋糊油炸,最后将鱼翅浇在蛋糊上,淋上桂花甜汁。其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口感丰富,软糯的鱼翅与酥脆的蛋糊相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御膳房的拿手好菜,每一道都凝聚着厨师们无数的心血与超凡的智慧,承载着一段段鲜活有趣的宫廷故事。从食材的精挑细选,到烹饪过程中的精益求精,再到摆盘时的精致讲究,无一不体现着宫廷饮食的奢华与考究。这些菜肴不仅满足了帝王们的口腹之欲,更成为了中华美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时至今日,仍让无数食客为之倾心、向往不已。
发布于:广东省股王配资-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门户-配资APP排名-十大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