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25日讯(编辑 王蔚)近日,随着股市和商品市场上涨,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市大幅调整,银行理财开始预防性赎回债基。据财联社从业内获取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截至7月25日,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2.94%,较6月底下降6.58BP;其中,纯固收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2.59%,较6月底下降17BP。
浦银理财、南银理财于25日在官方公号发文,为投资者打气,本轮债市调整仍在合理范围内,不必过于恐慌。
债市大跌引发纯固收理财收益率大降17BP,预防性赎回已显
行情数据显示,7月24日,10年、30年国债分别上行2.9、3.2BP至1.73%、1.95%。AAA信用债1、3、5、10年活跃券分别上行2.9、4.9、5.5及5.5BP,国有行二永债大多上行5BP。
综合市场分析,造成本轮债市下跌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风险偏好回暖、股市持续走强,叠加商品市场表现强劲,央行在部分交易日收紧资金面,导致债券收益率连续上行,由此带来市场出现赎回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赎回主体主要是债基,主要系银行理财及其SPV等赎回债基,导致债基进一步赎回债券。银行理财赎回债基,现阶段处于预防性赎回,“这属于止损操作,先避开这一段债市下跌行情,预防净值进一步下跌”。
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 7月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截至发稿日,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2.94%,较6月底减少6.58个BP,其中纯固收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2.59%,较6月底减少17个BP。7月6号以来,纯固收类理财收益率不断下行,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从3.53%降低至7月20号的2.77%。
从数据上看,理财机构在债券下跌之际,仍在自主配置债券。
据财联社根据业内获得的数据,7月以来,理财对现券的日度净买入规模没有明显减少,截至24日,理财日均买入债券规模超175亿元,偏好1年期及以下债券,对此类债券净买入规模占比过半。
为何银行理财赎回债基却自主配置现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财联社表示,赎回债基但维持现券配置的防御性操作,本质上是机构在流动性管理、市场波动和资产性价比之间的权衡。
他分析认为,基于流动性管理与赎回潮的负反馈效应,理财或机构投资者可能优先赎回流动性较好的债基,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压力,而非直接减持现券。同时,现券配置的刚性需求与策略调整,部分机构对现券有长期配置需求,即使市场波动仍需持有到期或维持一定的久期匹配,不轻易减持现券。
再者,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近期A股表现强势,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导致债基被赎回,但现券可能因机构配置需求或其他因素而相对稳定。最后,防御性操作的核心逻辑在于,债基的申赎机制可能放大市场波动,而现券的持有到期策略可以避免短期市场情绪干扰。
存款搬家至理财,债券仍为理财配置重点
受存款利率和广谱利率下降的影响,存款搬家至理财现象越来越突出,银行理财面临较大的资产配置和再投资压力。
据媒体报道,多家理财公司将同业存款利率作为定价锚,通过实现目标溢价,来吸引存款持续流入。业内人士称,虽然债券市场下行,但是理财客户偏保守,权益市场波动较大,因此理财配置仍以债券为主,权益“不敢”配置过多。
据中国理财网7月2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 2.38%,同比增加7.53%。在理财规模增长的同时,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仍然很低,分别为0.07万亿元和 0.02万亿元,占比分别为0.23%和0.07%;投向端来看,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2.97万亿元,其中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0.78万亿元,较2024年底降低0.05万亿元。
可以看出,债券等固收类资产仍然是银行理财的重要配置方向。在利率下行、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逐步收窄叠加此轮债市下调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收益率也受到影响。
本轮债市下跌会引发理财赎回和“负反馈”吗?部分券商发布研报认为,本轮债市调整仍在合理范围内,市场不必过于恐慌,应当理性看待市场。
招商证券在研报指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基调依然偏松,资金面依然宽松。7 月以来DR007 中枢为1.5%,资金价格稍高于7 天逆回购利率。且和年初相比,年内机构积累了一定的浮盈,对债市波动的抵抗能力增强,尚未出现理财赎回负反馈的现象。
华创证券研报也表示,根据2023年以来的小级别赎回潮经验显示,触发赎回后10y国债收益率调整峰值在7-11bp,中位数在8bp附近,目前已调整3.4bp,后续或仍有3-7bp调整空间,当前位置都逐步具备配置价值。
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债市形成赎回反馈,容易出现一定的“自我强化”,尤其是新媒体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且理财低波模式已弱化,此次信用债ETF规模较大、T+0更加灵活,值得警惕。若要快速阻断反馈循环,可能需要一定外力介入,首先往往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稳定资金面预期,此外,短期股市表现也是关键变量。
或是为了稳住规模,避免遭到“非理性”大额赎回,一些理财及时在官方微信公号发文,给投资者打气,对债市走向发表看法,认为债市回调空间有限,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
此外,财联社注意到,或由于渠道销售压力,为避免理财“非理性”大额赎回,也有理财公司开始“发声”。例如,浦银理财相关发文称,经济端,年内经济基本面仍利好债市,整体经济结构性改善程度有限;政策段,当前货币政策预期仍然维持偏宽松基调,下半年仍有总量宽松政策的操作空间,为债市创造相对合意的投资环境;配置资金端,利率上行幅度较大,保险等中长期资金配置意愿增加。
短期债市或仍有情绪性脉冲,但趋势性回调的风险仍然较低,回调空间较为有限。
南银理财在相关发文中表示,近期债市波动主因在于风险偏好回升压制债市以及前期债市交易拥挤引发回调,但是当前经济仍处于“弱现实”阶段,消费动能减弱、地产修复缓慢、出口面临压力,货币政策预计维持宽松以配合政府债发行。债券票息价值已明显提升,为中长期收益奠定基础。并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以享受票息收益,拉长持有期限、淡化短期波动对最终收益的影响。
某券商资管部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债券市场下行影响可控。一方面理财赎回债基,资金最终仍然会流向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央行会“出手”平抑债券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可能性不大。
责任编辑:李琳琳
股王配资-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门户-配资APP排名-十大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